人生仪礼,亦称"社会制度民俗",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环节上所经过的具有一定仪式的行为过程,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葬礼此外,标明进入重要年龄阶段的祝寿仪式和一年一次的生日庆贺,亦可视为人生仪礼的内容。
每个人之所以经历人生仪礼,决定因素不只是他的年龄和生理变化而且是在他生命过程的不同阶段上,家庭、宗族等社会制度对他地位规定和角色认可;也是一定文化规范对他进行人格塑造的要求。因此,人生仪礼是将个体生命加以社会化的程序规范和阶段性的标志。另外,原始信仰的绝大多数信念与仪式都是跟生命进程息息相关的,如出生、成年、结婚、死亡等
(一)诞生仪礼
诞生仪礼是人一生的开端礼。一个婴儿刚一出生,还仅仅是一种生物意义上的存在,只有通过为他举行的诞生仪礼,他才获得在社会中的地位,被社会承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1.婴儿四日礼
泰国古代,由于医疗卫生事业不发达,头胎婴儿出生后死亡率很高,常在生后3日内死去。于是泰人认为刚出生3日内的婴儿属于鬼,过了3日,婴儿不死,才能从鬼变成人,因而第4日才真正是人。为此,民间流传一句口头禅说:“三日鬼仔,四日人仔。”所以,婴儿到了第4日就要在家举行婴儿四日礼的仪式以示庆祝。“婴儿四日礼”泰文称“辟提探宽万”,意即“做招魂仪式”。“婴儿四日礼”是意译。
仪式有:招魂仪式、做吉祥饭、祭供鬼神等,其中核心是招魂仪式。泰人认为人及无生命的物体都有灵魂,灵魂走了,人就变成了鬼。魂也因为会受惊吓等原因离去,要做招魂仪式把魂招回来。婴儿四日礼招魂仪式的举行,要选择吉祥的时辰做。届时,亲属们围坐一圈,把婴儿放在中间,请德高望重的亲属上香、明烛、礼佛,恭请八方神灵保佑婴儿吉祥平安。然后,从高脚盘上取下一根圣纱,抚弄婴儿的手臂和手,以示祛病驱灾。之后,再取一根圣纱缚在婴儿的手腕上,以示魂归,泰文称“吻宽”,意即"接受灵魂",也可意译为“缚魂”、“安魂”、“拴魂”。接着,在婴儿额头上点粉。再用匙舀水,喂婴儿5匙温水。同时为婴儿祈福。仪式毕。最后,亲朋好友等每人也用一根圣纱缚在自己的手腕上。这些圣纱都经僧侣念过经,法师念过咒。简单的招魂仪式的内容只有招魂和缚魂2项。而隆重、复杂的招魂仪式要请婆罗门法师主持,还有“宴魂”等项目。富裕的人家还做金手镯在仪式上给婴儿戴。礼仪结束后,把仪式上的吉祥饭、供品要放到庭院中祭鬼。仪式意味着新生命的诞生。
2.满月礼
婴儿满月,人们要为婴儿举行满月礼。要把婴儿的生辰八字交给僧侣或星相家选择良辰吉日做仪式。仪式一般与剃胎发礼一起在家举行。泰人认为婴孩从娘肚子带来的胎发是脏的,要把它剃去。而婴儿初生时,由于父母忙于婴儿的成活,婴儿头额也没长好,母亲身子需要保养、恢复等原因,所以等婴儿满月时,头发也长好了,再剃。剃胎发礼泰文称“辟提贡蓬发"。
满月礼一般与婴儿四日礼相似,是婆罗门教仪式剃胎发礼主要是佛教仪式,也混有婆罗门教仪式。佛教仪式是黄昏僧侣诵经,次日晨斋僧。仪式中还要加入婆罗门教仪式行滴水礼等。这些仪礼都在家中做。有的富裕人家、体面人士除了亲朋好友以外,还要邀请头面人物出席。来参加仪式的人也都要带礼物或钱来。仪式结束,主人还要宴请宾客。
仪式前,仪式主持人要把婴儿抱来让亲朋好友见见。良辰一到,鸣锣。主持人把婴儿放到僧侣前,亲朋好友的代表为婴儿行滴水礼,然后拿起剃刀轻轻触碰婴儿的胎发,同时为孩子祝福。这时,僧侣诵经,婆罗门法师吹法螺、摇拨浪鼓,乐队奏吉祥曲,剃发师为婴儿剃发。剃发时,有在天灵盖处留下一小簇头发;也有在头两边各留一小簇头发的。剃下的发要放在蕉叶做的容器内,再放在荷叶上丢弃或放入江河漂走。剃发后,还有婴儿沐浴仪式。婴儿沐浴后,还要做婴儿卧摇篮仪式。在婴儿卧摇篮仪式开始前,还有铺婴儿摇篮仪式。
现在,一般人都不这样做了,大多从简。有的只是在剃胎发后,把圣纱缚婴儿的手腕,表示魂归就可以了
满月礼和剃胎发礼表示婴儿已平安度过一个月,魂已归来。家族已有了接班人,家庭有了新的正式成员
(二)成年仪礼
成年仪礼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仪礼。
1.剃髻礼
古代,泰国婴儿满月剃胎发时,一般在婴儿的天灵盖处或头顶两侧留下一簇头发,把它束成髻。到了男孩13岁,女孩11岁便进入成年期了。这时,父母要为孩子举行剃髻礼,也是成年礼。在仪式举行前,要把孩子的生辰八字送星相家,选择黄道吉日。黄昏,请僧侣念经,次日清晨斋僧。向亲朋好友发出邀请,经济条件好的人家还要请文艺团体表演文娱节目和乐队伴奏,准备宴席。剃髻礼一般分两天进行。
现在生活在大城市中的孩子,受西方文化影响大多数都不留髻,这种成年仪礼已很罕见了,只是在谈到传统文化时才有所介绍。过去,泰国男孩在做完剃髻礼后,父母就送孩子进佛寺当小沙弥。因为当时佛寺就是学校,有文化的成人都经过佛寺学习。所以,有的家庭剃髻礼与剃度小沙弥的吉祥仪式同时举行。
2.男青年的剃度礼
由于婴儿满月后留髻习俗减弱,男女青年的成年仪礼(剃髻礼)也将削弱。现今,泰国男青年人短期剃度出家的习俗大有作为一种男子成年礼仪的认可。泰人普遍认为男子出了家才算成年。因为凡没经过佛门的男子被视为不成熟的男子,会影响娶妻、找工作,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再如上述,有的泰文书把剃度仪式归类为“关于进入成年期的仪式”①。这个仪式的泰文名称中用了"普耶"一词,意为“成人、大人、长辈”。而把剃髻礼归属“关于进入青年期的仪式”。另外,佛教规定年龄20周岁的男青年才能剃度,其实,早就超过了泰国男子成年的年龄。这种现象来自于佛教的盛行,在民俗学上也可称“与剃度礼结合的成年礼”。
3.成年礼种种
泰国古代的成年礼除了剃髻礼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成年仪礼?
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在谈到“成年仪礼的规范与特征”时,说“原始的成年仪式特别是男子成年礼中,要集中完成一系列规定的体能训练和受到相当痛苦的身心折磨。所经常采用的考验方法、手段有:……接受鞭打等肉体痛苦和施行损伤性手术如割礼、文身、凿齿等;……这些手段在不同民族的成年仪式中有不同的表现,如我国云南傣族有男子文身和女子染齿的习俗……。”
上述提到:泰国班告文化遗址附近大小桂河两岸出土的37具新石器时代人类遗骸有2个特点:一是到青年时期要拔门牙,二是要锉磨、修饰牙齿。泰国华富里以及孔敬府(能诺他文化所在地)发现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人类遗骸也普遍有拔牙和锉齿的痕迹,
郑晓云在其著作中说:“过去傣泰民族都有男子文身、女子染齿的习俗。男子在成年后就进行文身……。女子在成年以后,用一些天然的染料把牙齿染成黑色以作为成年的标志。”
《百越民族发展演变史》一书说:“距今6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居民中存在拔牙(或凿齿)习俗。这种习俗盛行于大汶口文化的早、中期,随着山东龙山文化的出现而消失。之后,这种风俗又向南传播,最终成为广泛流传于长江下游、东南沿海的风俗,其后又传入台湾和中南半岛。……我国历史上百越族群的拔牙习俗到唐宋时代开始消失,而代之以饰齿、染齿,故百越后裔在当时被称为‘金齿蛮’、‘银齿蛮’、‘黑齿蛮’。”从考古材料看,中国的常州、上海、福建、台湾、广东、佛山、香港都有凿齿习俗的考古遗骸发现。拔牙习俗男女不分,一般在15—20岁之间,并严格规定在上颌犬齿以前3个齿种(中、侧门齿和犬齿)。
嚼槟榔实际上也有是染齿的用意,嚼槟榔牙齿会变黑。这也是中国百越族群的一个习俗;泰国古代也有嚼槟榔的习俗,也有以黑齿为美的染齿习俗。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一、到青年时期要拔牙、锉齿。从年龄上看是一种成年礼或成年标志。二、拔牙、锉齿后来又发展成饰齿、染齿作为女子成年礼,文身作为男子的成年礼,它们之间是有承袭关系。三、泰国古代有拔牙、染齿、文身等其他成年礼
(三)婚姻仪礼
婚姻是维系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延续的最基本制度和活动。结婚是人生重大的转折点,是个体成熟的象征、新的人生历程的开始和获得完全社会成员身份业取得社会承认的途径。婚礼即婚姻仪式,它是向社会公开并得到承认夫妻关系的方式,
婚姻作为民俗现象,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婚姻形态和婚姻仪礼两个方面。
1.婚姻仪礼
泰国的婚礼与盖房仪式合称"成家期仪式"。泰语称“婚礼"为“辟提蒙孔颂洛",意为"结婚吉祥仪式"。泰人认为结婚是男女双方家庭生活的起点。按泰国的风俗,男子经过剃度礼以后成年了,为了今后获得社会成员的地位、温暖的家庭和传宗接代,要找对象共同生活
泰国婚礼分两类,一类泰语称"维瓦赫蒙孔",意思是在女方家举行婚礼,婚礼后男方住女方家;一类泰语称“阿瓦赫蒙孔”,意即在男方家举行婚礼,婚礼后女方住男方家。在城市,当今婚礼,无论是在男方家操办婚礼或在女方家操办,婚礼后,大多另有新居,单独建立家庭,不与任何方家长住在一起。当今,泰人婚礼的形式有多种,有传统的、西式的、中式的、穆斯林式的、泰西合并式的、简化的传统婚礼、旅行结婚等,简单化是发展的趋势。下面介绍泰国传统式的婚礼
(1)提亲
当男女青年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感到满意时,男方青年要告诉父母,由父母寻找媒人至女方家提亲。这个媒人(女方也可以有媒人)一定要有地位、受尊敬的、善于辞令,业对双方家庭父母、包括男女青年了解的人。媒人到了女家一般不直接提亲,而是要言辞婉转地提亲,如说:“听说贵府有优良的瓜种,想要讨些回去播种”等。事实上,在媒人来到前,男方也早有人向女方家长说起,而且双方家长也都已有所了解。有的家庭知道媒人要来,也早把家庭打扫得干干净净、备好饭菜。因此,媒人一到,一开口,女方就知道了。如果提亲进行顺利,就会谈到聘礼和结婚的日子。如果女方家长有些犹豫,就会问及男青年的各种情况,推托需要时间与女儿商量,或要男方的生辰八字,去向佛寺住持或星相家请教男女双方的八字是否相合、有缘和结婚的吉日良辰等。对于生辰八字问题,如果女方家长满意,这只是走过场;如果女方家长不满意,这就是藉口,往往会婉言谢绝说“藕断丝连”,意思是婚姻无缘,友情尚存。
(2)盖新房
过去,定亲以后,有结婚日子了。男方就要在婚日前盖好新房。房子有盖在男方处,也有盖在女方处的。但盖房费用都由男方出,如果女方家长有多余的房子也会用作新房,多数是新郎迁至女方家或在女方家的附近盖新房
当今,男女结婚后,一般说新房问题不大,如有一笔聘金,银行可以贷款,买不起房可以租房等多种办法。如经济上实在有困难,有住在男家的,也有住在女家的。但大多数是暂时与对方父母或亲戚共住的,到一定时候,各种条件成熟,新婚夫妇盖房或买房、租房单过
(3)订婚仪式
有些家庭在定亲后,为了能给男女青年以充分磨合的时间,要搞订婚仪式。
当今,城市较时行订婚戒指和订金代替槟榔盘,业在仪式上,在双方亲友面前,由准新郎给准新娘戴上戒指。然后,宴请双方亲友
在农村,有些地方还能看到传统订婚仪式,仪式同样要选定吉日良辰,要谈好订金。按泰国传统民俗,订金叫“订婚槟榔盘”。槟榔盘的多少由双方商定,但其数一定要成双
吉日一到,男方要准备好订婚槟榔盘,在媒人带领下组织槟榔盘队伍的去女方家。一般,新郎也一起去
仪式由媒人主持,媒人致贺词。请女方检查订金数是否属实。媒人打开盖在盘上的布,让女方检查。女方在双方的亲朋好友和男方家长面前检查、接收订金。
订婚后,准新娘新郎可以比以前朋友关系更亲密,但不能越过双方家长允许的范围。订婚后,如果女方违约则要退还订金。如果男方违约,女方可以不退还订金。
(4)婚礼
举行婚礼的日子十分重要,要请星相家选择吉日良辰。定下日子后,男方就要准备结婚槟榔盘;女方要准备荤素食品,招待宾客的喜糖、水果、香烟,宴请宾客的酒席、祭祖用品,物色接受槟榔盘的人选等。
结婚槟榔盘与订婚槟榔盘的内容,有的相似,如槟榔、药酱叶、豆、芝麻、稻谷、金叶、银叶、聘礼等,但规格要高,如聘礼中昂贵的戒指、手镯、项链等。此外,结婚槟榔盘的内容也丰富,如各种点心、水果、祭祖供品,还有要带上种在新房附近的香蕉树、甘蔗树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